听诊器里的温柔 —— 海文琪主任用细节诠释医者仁心
-清晨七点半,北京国康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诊室的门已悄悄打开。海文琪主任正对着阳光翻看病历,老花镜滑到鼻尖也没察觉,直到第一位患者推门而入,她才笑着起身,声音轻得像春风拂过:“张大姐来了,今天轮椅推得稳当吗?”
这位张大姐患骨髓纤维化伴血小板升高三年,每次来诊都紧张得手心冒汗。海文琪主任总是先扶她坐稳,再慢慢卷起她的袖子 —— 不是猛地一掀,而是像展开易碎的丝绸那样,沿着袖口一寸寸向上卷。“您看,这胳膊上的瘀斑比上次淡多了,” 她边说边用指腹轻轻按了按患者的皮肤,“血小板 620×10⁹/L 虽然还高,但出血倾向在减轻,说明中药调理在起效。”
诊室抽屉里常备着三样东西:放大镜、老花镜、润喉糖。上周接诊 78 岁的刘爷爷时,老人递来的化验单被手抖得晃成了波浪线。海文琪主任没让家属代劳,而是把放大镜架在化验单上,左手轻轻按住老人的手腕稳住纸张,右手用铅笔尖逐行划过数据:“您看这里,血小板分布宽度 18.2%,比上次宽了些,说明血小板成熟度在改善,就像庄稼长得匀了。” 她说话时特意放慢语速,每个字都带着暖意,直到老人点头说 “听懂了”,才继续讲解下一步治疗。
“海主任开的药方子上,总能看到‘饭后温服’‘忌生冷’的小字,比家里人想得还细。” 这是患者们常说的话。在她的诊室,没有冰冷的医学命令,只有 “咱们试试这个方法”“您觉得哪里不舒服再告诉我” 的商量与倾听。这种把专业藏在温柔里的诊疗方式,正是北京国康中西医结合医院 “以病人为中心、以服务为核心、中西医结合、个性化治疗” 理念的最佳诠释。